首页 资讯 正文

德育润心田,石榴籽抱团——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的“天山实践”

体育正文 293 0

德育润心田,石榴籽抱团——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的“天山实践”

德育润心田,石榴籽抱团——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的“天山实践”

在碧海蓝天(lántiān)映衬下的(de)青岛市南区,青岛天山小学宛如一颗璀璨的“红石榴”,自2001年建校伊始(yīshǐ),便将“知我民族 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植于心。 思政一体:打破大中小学段(duàn)壁垒 天山(tiānshān)小学携手中国海洋大学(dàxué)、青岛大学、青岛市红色研究会及学区内中学、幼儿园(yòuéryuán),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开发《石榴花开》校本课程,形成从小学认知启蒙到大学理论深化的(de)阶梯式课程体系。联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由青岛大学56名各族师生组成“红石榴”研习团队走进天山小学,“三讲民族故事”、探索(tànsuǒ)海洋奥秘、共襄运动盛会……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深刻(shēnkè)的“铸魂”之旅。 学校研发红石榴少年“和+六质”综合评价体系(tǐxì),涵盖德智体美劳等评价维度,构建起“线下激励+线上赋能”的智慧评价体系,为(wèi)学生立体画像,成为贯穿各学段的德育标尺和成长(chéngzhǎng)导航仪。 文化(wénhuà)浸润: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 漫步天山校园(xiàoyuán),浓郁的“和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四厅八廊、三梯一室”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德育教科书。象征团结的红石榴班徽环绕校徽(xiàohuī),生动诠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共同体理念,其设计荣获山东省优秀奖(yōuxiùjiǎng),成为校园里最(zuì)温暖的德育符号。 课间操,齐跳手鼓舞,共习民族技艺;开学典礼,齐奏中国鼓,敲响的(de)是(shì)民族自信的强音(qiángyīn);艺术节歌声同唱(tóngchàng),传递的是民族风情的交融;儿童节文化市集,共享的是民族美食的快乐;国庆节“共绘山河卷”...... 课程筑基:厚植(hòuzhí)青少年家国情怀 德育的根基在课程。天山小学构建了以“六和”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全学段覆盖、全班级(bānjí)参与。例如,学校开发的《柿柿如意》等(děng)跨学科项目式学习(xuéxí)课程,挖掘各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与时代价值。实现《民族百花苑》校本课程的迭代升级。“爱(ài)我中华和润成长(chéngzhǎng)”主题德育视频课程,以情动人,荣获(rónghuò)青岛市优秀课程奖……每一门特色课程,都是一次知识的深耕,更是一次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zìxìn)的激昂迸发。 数字赋能:创新智慧(zhìhuì)化育人场景 天山小学(xiǎoxué)以智慧教育赋能德育创新,构建“双轮驱动,三纵四横”智慧校园场景。学生自主设计的数字人“天天”和“山山”,不仅是智慧学伴,更化身德育小助手,“问题解决找山山(zhǎoshānshān),成长评价(píngjià)问天天”,在互动中(zhōng)培养良好习惯与品格。 学校打造“AI融合项目式学习中心”平台,架构(jiàgòu)新闻、设计、学习、评价四个(sìgè)中心,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校家社全聚力。厚德博学,提升民族精气神,学生的每一次(yīcì)成长都能获得即时反馈与(yǔ)激励,引领着70%以上的学生在省市区各级赛事中获奖。 实践联动:拓展校家社育人(yùrén)场域 学校与(yǔ)海外华侨华人、印尼华裔师生“云”相聚;与甘肃(gānsù)、贵州、新疆等民族(mínzú)地区学校“手拉手”,通过远程同步课堂、党员送教、“柿子节”、书信和线上交流等活动,凝聚了(le)“同步发展共繁荣”的同心力(xīnlì)。学校与家长共商“铸牢”教育路径,整合市南区“山海湾城”资源,开发40余个校外德育实践(shíjiàn)基地,让广阔天地成为德育大课堂。“八个百分百进校园”活动,则用榜样的力量点亮了孩子们(men)的理想之光。 如今,校园里由各级领导与师生共同种下的石榴树,已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jìnbù)创建示范学校、山东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红(hóng)石榴”岗位等荣誉称号。这满树的红石榴,正是天山小学“铸牢(zhùláo)”教育工作(gōngzuò)丰硕成果(fēngshuòchéngguǒ)的生动象征。
德育润心田,石榴籽抱团——奏响民族团结协奏曲的“天山实践”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