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钟水荡古风

体育正文 39 0

钟水荡古风

钟水荡古风

位于湖南郴州西南(xīnán)、北纬25度的嘉禾县(jiāhéxiàn),古称禾仓堡。据《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jiāgǔ),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千百年来,享有母亲河称誉的悠悠钟水流贯(guàn)其中,不仅滋养着禾仓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勤劳勇敢的嘉禾人民、更孕育着嘉禾勤廉文化(wénhuà)的底蕴。 在钟水河畔有个叫荫溪的(de)村子(cūnzi),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为表彰明代嘉禾籍南京巡河御史李祚的监察功绩而修建的“风宪”牌坊之威严;还可以在县城北门外珠泉亭景点,体悟“逢人便说斯泉(shuōsīquán)好(hǎo),愧(kuì)我无(wú)如此水清”的清廉文化。考古发现,钟水两岸有许多先民生产生活遗址,有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砺石,有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矛、青铜范,有唐宋时期的冶炼遗址和窑…… 《水经注(shuǐjīngzhù)·钟水篇》注解曰:“钟水出桂阳(guìyáng)郡南平县(今蓝山县)都山。”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把现在的舂陵江(língjiāng)干流和源头都统称为钟水。 到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de)不断进步,人们对湘江支流舂(chōng)陵江(língjiāng)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探究。按照“河源唯远唯大”的原则,人们发现舂陵江的南源钟水长度和流量都比另两个(liǎnggè)源头漼水与(yǔ)舂水要长要大。前些年又(yòu)有相关人士实地考察了舂陵江的这三个源头,证实南源钟水确实是舂陵江的正源,而钟水的正源是舜(shùn)水。舜水(shùnshuǐ)又名岿水,位于湖南省蓝山县境内,发源于所(suǒ)城镇人形山麓峡源村。由南向北,流经所城、塔峰、毛俊三个乡镇,在毛俊镇井湾村的两河口与毛俊水汇合(huìhé)流入钟水。从这里看,舂陵江的发源处是蓝山县所城镇人形山的峡源村,而不是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和《辞源》所指的南风坳。全长约53 千米,流域面积(liúyùmiànjī)486平方千米。传为舜帝南巡沿河经过之地,因名“舜水”。 舜水与毛俊水汇合后才称之为钟水。钟水主要在嘉禾(jiāhé)地段(dìduàn),从南至北流经(liújīng)嘉禾县境内珠泉镇、坦坪镇、石桥镇,全长约77千米,流域面积407.43平方千米。钟水穿流(chuānliú)山川、峡谷,河道迂回滩多,水流湍急,鬼斧神工,造就了不少美景胜迹,留下了不少美丽的传说,也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wénrénmòkè)佳作。 钟水在流经嘉禾县石桥镇仙人桥村时,两岸天然(tiānrán)岩石延伸连接而成一座天然石拱桥,传说是仙姑(xiāngū)借观音菩萨(guānyīnpúsà)神鞭,赶山而成,故称“仙人桥”,为嘉禾八景之一。桥高48.7米,跨度63米,明朝参政陈尚伊写有《仙人桥石梯碑》,将仙人桥誉为“湖南一奇概(yīqígài)也”。 钟水河上(shàng)名景(míngjǐng)胜迹除了仙人桥之外,还主要有“太公钓鱼”和“舜(shùn)源浩荫”。“太公钓鱼”位于石桥镇岛石村附近,钟水河畔下游,相传姜太公南下时曾在此钓鱼;而“舜源浩荫”传说因(yīn)舜帝南巡三楚,驾崩于九嶷(yújiǔyí),为纪念舜帝,邑人把发源于宁远九嶷山的舜水,流经嘉禾后仍叫舜水。因其造福于嘉禾人民,于是把钟水车头桥上下游的美景(měijǐng)称为“舜源浩荫”,为嘉禾古八景之一。 嘉禾地处偏僻(piānpì),古属“南蛮之地”。在交通落后的(de)时代,钟水(zhōngshuǐ)是嘉禾的一条黄金水道, 航道运输自宋朝起形成(xíngchéng),明清时期渐盛。据《嘉禾县图志》记载:境内沿河(yánhé)船户多达百数,自清康熙三年,湘南改食粤(yuè)盐,嘉禾边邻两广,为粤盐入湘转水运的交接点之一(zhīyī)。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经钟水每年发至四洲之食盐达1870万斤。大部分从(cóng)广东星子、连州、广西八步等盐埠运入(yùnrù)境内,再转水运至沿河各地。临武矿砂和嘉禾煤炭、农产品(nóngchǎnpǐn)也由此运出,然后走水路运回布匹、瓷器等生活用品,年运量达数千吨。水运上行至蓝山土桥墟。民国《嘉禾县图志》载:“沿詹家上至蓝山土桥墟,舟楫止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钟水河上大修水利工程,主要是拦河大坝,长途水运才终止(zhōngzhǐ)。 钟水河两岸码头(mǎtóu),在嘉禾县境内有两个, 一是油涵铺(pù)码头。原名赤竹铺码头,位于车头镇油涵铺村西(cūnxī),明末时期形成。二是朝廷窝码头。位于珠泉镇朝廷窝前,清初形成。 据嘉禾史料记载,在石桥镇“仙人桥”和“太公钓鱼”景点之间的石市村,有个名为(míngwèi)“广济圩”的古市场(shìchǎng),当地人又称“石桥圩”。该(gāi)圩始建于清乾隆(qīngqiánlóng)二年,清道光三年重建,现存圩场(xūcháng)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每逢阳历(yánglì)“一、四、七”赶圩日,附近“两市三县”(永州市新田县、郴州市嘉禾县、桂阳县)村民蜂拥而至。该圩成为辐射周边邻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基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在视察(shìchá)时曾为该圩场题写了“石桥市场”几个大字。广济圩古市场全长约100米,宽3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12个凉亭,全部为方形石柱、木梁架结构。石桥籍(jí)著名作家(zhùmíngzuòjiā)古华创作的小说《芙蓉镇》笔下(bǐxià)的“闹市”即指此。 京西古道是指古代京城(长安)通往(tōngwǎng)广州等地,一条主要用于驮运荔枝、食盐、煤炭、糖等的(de)官商古道。广济(guǎngjì)圩古市场就建在京西古道上。古道上曾经商贾如云,是南来北往的大动脉,现嘉禾境内(jìngnèi)在古道上的分布有广济圩和太平圩两个圩场(xūcháng),中途还建有石桥铺古驿站,为旧时官员食宿、换马场所。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zhōng),嘉禾县广济圩古市场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2021年被公布为郴州市(chēnzhōushì)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钟水流域(liúyù)地区历史悠久,古风文化(wénhuà)源远流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tóngshí),也能深刻感受到古风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共同构成了钟水流域独特的古风画卷。
钟水荡古风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