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山窝头里产良种,600多亩地增收近20万元

体育正文 66 0

山窝头里产良种,600多亩地增收近20万元

山窝头里产良种,600多亩地增收近20万元

眼下,邹城市香城镇苗马村600余亩(yúmǔ)订单小麦正颗粒归仓,田间地头传来丰收的“交响”。这片曾以“温饱麦”为主的传统粮田,通过科技赋能(fùnéng)与产业重构,已(yǐ)蜕变为现代化育种基地。 “过去我们村种(cūnzhǒng)粮食,卖的钱勉强只够糊口,现在(zài)可大不一样(dàbùyíyàng)了!专门种植优质麦种(màizhǒng),种出来的麦种直接供给种业公司,又省心又多挣钱!”苗马村党支部书记马强胜站在地头,望着不远处正在作业的收割机感慨道。 苗马村作为传统农业村,因地处(dìchǔ)丘陵,地势起伏导致灌溉设施铺设困难,农户依赖传统耕种方式,曾长期面临“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发展困境。为打破僵局(jiāngjú),村党支部(dǎngzhībù)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hézuòshè),机械化整合全村土地,并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禾丰种业达成战略合作,禾丰种业向合作社提供(gōng)优质麦种、全程技术指导,并签订收购协议,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耕种、管理,确保种子质量。村子实现从(cóng)“卖原粮”到“供良种”的产业跃升(yuèshēng)。 粮仓内麦粒如瀑,装袋机轰鸣。村民周广成扎紧麦袋笑道:“我们种的(de)麦种每斤溢价三毛,600多亩地增收近二十万元,乡亲们也(yě)过上了好日子!”在(zài)他身后,一袋袋麦种整装待发。 “苗马村通过构建(gòujiàn)‘企业(qǐyè)+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了‘种有定向、产有标准、销有保障(bǎozhàng)’的产业闭环。”香城镇副镇长聂井峰表示,他们将重点打造育种产业带,让更多村庄通过科技赋能、订单农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把小种子做成大(dà)产业。 目前(mùqián),苗马村订单麦种年产量可达80余万斤,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带动(dàidòng)全村3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这些村民过去种地靠天吃饭,如今家门口打工日薪过百元,年底还能分(néngfēn)股金。这种(zhèzhǒng)“薪金+股金”的增收模式,让苗马村村民实现“一地生多金”。 近年来,邹城市(zōuchéngshì)香城镇以订单农业(nóngyè)助推乡村振兴平稳推进,通过整合资源,为企业与农户牵线搭桥,降低对接成本。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shēngchǎn)条件,并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jìshùpéixùn),邀请专家(zhuānjiā)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不仅如此,当地制定科学的订单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百村共富”的思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订单种植养殖(yǎngzhí)项目。 香城镇党委书记边新福表示,他们将聚焦现代农业(nóngyè)融合发展新趋势,探索“定制农业”新模式,引进优质品种和先进(xiānjìn)技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培育壮大本地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拓展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打造“香城优品”品牌,通过(tōngguò)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订单农业成为乡村振兴(zhènxīng)的强大引擎(yǐnqíng),带动更多村民(cūnmín)致富增收。 目前,香城镇订单(dìngdān)农业覆盖面积已达2000余亩,涉及小麦、甜瓜、羊肚菌等多个品类,带动(dàidòng)全镇3000余户村民(cūnmín)参与,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正逐步成为香城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王庆昌 程旭辉(chéngxùhuī))
山窝头里产良种,600多亩地增收近20万元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